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 292 章(1 / 8)

同为穆宗李恒的儿子, 李湛被挂竹竿了, 发动甘露之变并惨痛失败、一蹶不振直到郁郁而终的李昂却没有。

倒不是祖宗们认为他做的没错, 或是认为仇士良太过强大敏锐。而是因为他没受过良好的教育——李世民也承认李渊教的很好,他允文允武可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。子不教父之过, 一个本不该当皇帝的人, 仓促间被宦官拥立上位, 乱了方寸也在所难免。但是!如果说十九岁刚即位时不知道该怎么办, 情有可原,等到九年后打算发动政变时,还不懂识人用人, 那他这九年干什么了?

本想揍他, 但李昂一脸的犹豫苦闷,何止是知道错了,简直是锥心刺骨、肝肠寸断一样的悔过和无能为力,垂头丧气的程度堪比亡国之君,于是他就安然在自己的宅地里呆着,勉勉强强盖了茅草屋, 就差在家天天敲着瓦盆唱‘俄顷风定云墨色,秋天漠漠向昏黑……自经丧乱少睡眠, 长夜沾湿何由彻!’

祖宗们也探讨一件事, 大唐为什么这样?有两个原因,因病致贫(误), 谁都不可信。

疾病的确是一个主要原因, 该病的人, 譬如则天皇后和玄宗祖孙二人,硬硬朗朗的活了很久,不该病的人,如太宗夫妻、李治、李豫、李湛、李纯、李昂,要么重病要么中风,这国家哪能好。

武曌又被人追问如何长寿:“我也不知道啊。你问问李隆基,他连禁欲都不肯。”

李隆基默默无语良久:“……”她归结为天命,听起来还挺可信,我要是归结为天命是不是离谱?天命能安排帝王更迭,难道能把玉环给我安排上?

第二个原因也已是老调重弹,不必再说。

自从那日一番问答之后,李隆基沉默了许多。没有人能让他认错,除了年轻时的自己,亲自诛杀叛逆这件事,激活了他少年时雄心勃勃的记忆,还有那种为国家充满激情的勤政。正如当年喜欢王菱,非常热衷,可惜的是没过多久,就麻木倦怠了。

闲的没事时,给李昂讲讲道理:“倘若你能手刃仇士良,何愁宦官不敬畏?威慑是杀出来的。”

德宗李豫和宪宗李纯纷纷颔首赞同:“这话不假。”

李昂有两个问题想问,排除第一个‘我做不到’之外,第二个问题则是:“宦官们早胆敢弑君,难道不会因此杀了我吗?”

“恩威并济,杀仇士良,说他要谋反,这招则天皇后可常用。安抚其他的宦官即可。”

“太宗为何无所畏惧?难道是相信突厥贵族?是相信招降的大臣吗?他首先相信自己。”太宗大概相信自己,就算这些人有心行刺,也无法成功。如果一段时间没有行刺,那么气势被压倒,就不敢再想。

简单来说,太宗知道他们打不过自己,他们也知道打不过太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