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踏星小说>科幻小说>天地任我行之二> 第九十二章:未卜先知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九十二章:未卜先知(2 / 4)

诸侯国,且多见于青铜器铭文,却与西周“钟鼎文”不同。在湖北江陵附近出土的“越王勾践剑”,上面的八字铭文就是鸟形字即“鸟篆”。

此外,还有说法认为“鸟篆”即上古“妖神天庭”的通用文字,而与之对应的“虫文”则是上古“巫族”的通行文字。不过,随着“巫妖大战”的落幕与“仓颉造字”引发天地变色与鬼哭神嚎,那“鸟虫文”就注定要被淘汰。

这也象征了上古巫、妖两大势力没落,而以使用“仓颉造字”的华夏“仙道文明”体系的昌隆,影响至今。

在秦朝建立前,百姓喜欢用金属、玉石雕刻为私人印信,按照个人喜好通常都有龙或是虎作为装饰。

但是,在秦统一天下后,官府禁止皇帝以外的人以金、玉作为私人印信,而皇帝所用的“印信”则被称之为“玺”。西元前221年,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,获得“和氏璧”,便将其琢为“传国玉玺”,代代相传。

其方圆四寸,上纽交五龙,替代遗失的“九鼎”,作为天子权力的象征,又命丞相李斯在“和氏璧”上写八个鸟虫篆字: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。完事后,由当时宫内最著名的玉工孙寿刻于其上,称之为“天子玺”。

秦二世死后,秦王子婴将传国玺献于汉高祖刘邦。王莽篡汉后,向孝元皇太后逼索玉玺。孝元皇太后大怒,掷玉玺于地,摔崩一角。于是,王莽命人以黄金镶补,尽管手艺精巧,但玉玺终究留下缺角之痕。

王莽败亡后,“传国玉玺”落入“更始帝”刘玄手中,后来刘玄被赤眉军打败,玉玺落入刘盆子之手。不过,没多久,那赤眉军也兵败,投降者把“传国玉玺”贡献给了“位面之子”汉光武帝刘秀,造就“光武中兴”。

东汉末年,关东十八路诸侯大军讨伐董卓时,爆发讨董卓之战。“江东猛虎”孙坚军率先攻入洛阳城后获取传国玺,但后来却被袁术夺取。于是,开启天下各路军阀争夺“玉玺”之战,得了玉玺就具有合法性。

袁术以“五德终始说”作依据,又认为那神秘谶纬预言“代汉者当涂高”对应了其字“公路”,加上夺取了孙坚军在洛阳拾获的传国玺后,成为他称帝的所谓“凭据”,却不知“输怕招风,人怕出名”,结果被各方讨伐。

西元197年,袁术在“寿春”僭号称帝,建号“仲家”,仿效汉制的“河南尹”,以九江太守为“淮南尹”,置公卿,祠南、北郊。但是,此举立刻引起各方诸侯反感,使袁术立刻成为了众矢之的,很快就大祸临头。

当时,袁术此举接连遭到了孙策、吕布、曹操、刘备等势力的叛盟与打击。到了西元199年,袁术由于接连败仗以及领地出现饥荒的影响而陷入困顿,他本想去投靠屯兵于灊山的部下雷薄、陈兰但被拒绝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