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踏星小说>都市小说>重生79之我在美国开银行> 第八百七十七章 84年的意义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八百七十七章 84年的意义(1 / 3)

当脚下的作战靴踏上耶鲁的土地时,84年已经过去了大半

从历史上看,这一年对各国的意义都很不一般.

在中国,1984年被誉为“公司元年”,大量未来耳熟能详的民营公司,如苏宁等,均在这一年成立;在日本,美日会谈,正式拉开了美日金融斗争的序幕,无论日本方面有没有提前准备做自己的金融制度改革,但从这一年开始,日本金融制度改革就已经被搬上了台面.

一个共识已经达成,一个所有人都认可的共识:日本必将迎来金融改革!

而在美国,这一年同样是在结束阵痛后,经济开始复苏的一年.

通过美债利率升高,吸引回流的资金,被根子大手笔地砸在了军事国防、通信技术、航空航天等领域上。美国军费开支从每年占生产总值的5%左右,直接拉到了7%以上

事到如今,里根已经基本放弃了压缩联邦政府开支这条路线,转而大肆发债。美债规模对比83年,84年出现了大幅度的跃升。结合历史,卡特明白,美国很快就要从世界上的最大债权国变成最大债务国了

84年,只是开始,未来的联邦政府投资只会越来越多,越来越大!

与此同时,伴随着国际银行业的监管逐步完善,银行套利的难度越来越大。过去埋下的“高利率存款性负债”这颗雷,也逐步在美国银行业内炸响.

一家又一家中小型储蓄银行,在这几年漫长的:“高利纳储-放贷困难-支出大于收入-使用银行资本完成储蓄利息支付-银行资本降低-可投资规模减小-收入继续减少-银行资本使用更多更频繁”的循环中,因银行资本跌破FDIC设定的警戒线而被警告、责令整改、最后.被强制破产!

对比80年那会的,宛如海啸一般,突发性的破产冲击;这一次即将来临的中小型银行破产潮,更像是一浪更比一浪强的海浪.

第一波浪,范围很小;第二波,稍微大点;第三波

所有人都明白,它只会越来越大!越往后走,浪头越猛!

直到,该破产的银行都破产的差不多了,当市场上只剩下那些强大的,资本充足的银行后,这股浪潮才会结束

好在,这一波银行业危机,多少给人留出了较为充足的准备空间。以各产业盈利为支撑,卡特对度过这一次危机,信心十足。

在与FDIC的帕特森沟通交流中,双方很默契地达成了一个口头约定:FDIC亚特兰大分部会给黑旗提供必要的协助,以帮助黑旗储蓄更好地接盘佐治亚州内即将破产的银行

翻看着帕特森提供的,已经被警告两次,且在FDIC的干预和帮助下,风险资本比例依旧小于6%持续两个月的银行名单

黑旗储蓄银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