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踏星小说>历史小说>大宋包三黑> 第四百三十二章 战争与和平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四百三十二章 战争与和平(1 / 3)

包拯和军校的将军们讨论起大宋所面临的军事形势。将军们想听听包拯解决当前困局的办法。

包拯拿出了王韶的《平戎策》的观点,在座的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,纷纷鼓励包拯将这个想法写成策论交给真宗皇帝,没准真的能为大宋打开一个新书面。

包拯对如今大宋君臣的战斗意志不报太大的希望,觉得皇帝很难同意这远征土蕃的计划。当场包拯只好说:“我回去再想想,这个计划还有许多要完善的地方。”

在座的虽然都是武将,可也在官场上混了多年,自然知道一项重大计划的提出会牵连到方方面面,所以众人也不再催促。

包拯本来想这事以后再说,可一个想法在头脑中生成,就会不断的发芽。包拯心中有了将大宋变得更好的冲动,让他有了尽早将《平戎策》献给皇帝的想法。

虽然王韶在五十年后也会提出同样的策略,但那时对大宋来说已经太晚了。党项人利用这五十年的时间不断发展壮大,'不但侵吞了土蕃大量的地盘,而且还建立起了西夏国,有了同大宋分庭抗礼的资本。王韶虽然提出了《平戎策》并亲自进行了实施,可却扭转不了大宋被动的局面,直到大宋都亡了,西夏国还仍然存在。

心中不安的包拯终于忍不住提笔给真宗皇帝写起了奏折。包拯在奏折中不但阐述了王韶《平戎策》的观点,还结合历史的走向和对大宋军事理念的总结,着重强调了要稳扎稳打占领一地巩固一地的策略。向土蕃人的地盘迁移大宋人口,在占领的地区开展建设。形成一系列的宋人聚居区,这些聚居区将是大宋军队的坚强后盾。

包拯将奏折不断的修改润色,最终还是给皇帝递了上去。奏折递上去之后包拯心中惴惴不安的等候着皇帝的反应。几天过去了皇帝既没有将奏折驳回,也没有同意包拯的想法。包拯认为皇帝可能对所奏内容不满意,连意见都懒得发表了。

这天内侍来向包拯传旨,皇帝命包拯到皇宫中议事。包拯不知皇帝又要有什么活要干,只好急匆匆的进了皇宫。

来到皇宫内的议事大殿,殿内只有皇帝坐在那里观看着奏折。包拯进来施礼之后,皇帝只是用手指了指让他站在那里等待。

包拯看皇帝的脸色十分严肃,低头看奏折时眉头紧锁。包拯在那里站了很久也不见皇帝出声。

包拯心中开始打鼓,不知自己干了什么让皇帝不高兴的事,才被叫来到这里罚站。

好在过了一会儿宰相王钦若和参知政事丁谓走了进来,包拯才明白皇帝是在等人,并不是对他有意见故意晾着他。

“御史包拯上了一道奏折,提出了一些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