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踏星小说>历史小说>穿越武大郎之救宋> 第五章 筹划未来谋出路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五章 筹划未来谋出路(2 / 5)

登基后一度改称赵光义。宋太宗很有作为,勤于政务,关心民生;他继承太祖遗志,迫吴越王献土归降,又亲征灭北汉,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。不过由于他两度伐辽失败,对外消极防守,对内又盘剥加剧,导致四川王小波、李顺农民起义。太宗治政有为,不善武功,但是总的来说,他统治时期宋朝比较强盛。

太宗背弃“金匮之盟”后传位于他的第三子赵恒,是为宋真宗,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,在位二十五年。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,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,国家管理日益完善,北宋比较强盛。统治前期的咸平、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,经济发展,号称治世。但景德元年(一零零四年)辽国进犯澶州,真宗亲征,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,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,以物质换取和平,加重了人民的负担。后期任用王钦若大兴祥瑞,东封泰山,西祀汾阳,又广建佛寺道观,劳民伤财,导致社会矛盾激化。

真宗驾崩后宋仁宗赵祯继位,是宋真宗的第六子,即帝位时才十三岁,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,十余年后亲政。他的统治开始较为节俭,但对西夏战争屡败,被迫以“岁赐”银、绢、茶妥协,对辽也以增纳岁币求和。统治期间土地兼并及冗官、冗兵、冗费现象日益严重,虽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,史称庆历新政,但结果失败。仁宗懦弱无能,在位虽长达四十二年,却毫无作为。但总的来说,仁宗在位期间国家还算比较安定。

仁宗无子,归天后由英宗赵曙继位,是太宗曾孙,北宋第五代皇帝,在位仅五年即病逝。在位时体弱多病碌碌无为,北宋就此衰落。英宗在位期间,任用旧臣韩琦等人,不思改革,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。病逝后葬于永厚陵,陪葬有高后、狄青、杨延昭等。

宋神宗,名赵顼,英宗长子,英宗病死后继位,改年号为“熙宁”,在位十八年,病死,终年三十八岁,葬于永裕陵。赵顼即位后,面对北宋“积贫积弱”的严重局面,为了实现富国强兵,缓和阶级矛盾,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,他不治宫室,不事游幸,废去元老,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。新法推行了十几年,使国家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,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。但由于改革操之过急,不得其法,再加上新法触动了大地主的利益,遭到保守派官员的强烈反对,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。王安石辞官后,赵顼还把大部分新法维持了近十年,直到他死去。在对西夏的战争中,他前期任用王韶,获得了熙河战役的胜利,收复了两千里故汉地。后期任用宦官李宪,因指挥失当在灵武遭致惨败,神宗为此病起,戊戌日病死于汴京宫中的福宁殿。

宋哲宗赵煦,北宋第七位皇帝,是宋神宗第六子,原名佣,曾被封为延安郡王,镇守宋朝西北部边境。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,元丰八年,神宗死,赵煦登基为皇帝,是为宋哲宗,改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