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48节(1 / 5)

2.“you shall see the differenbsp;now that we are babsp;again”这句话最早出自古希腊荷马史诗《伊利亚特》,19世纪英国宗教革新运动,牛津运动的领袖纽曼把它翻译成英文,胡适也在文章中引用过这句话。

3.省港大罢工是由gcd方面领导的,一些gmd□□人士也参与了,工人群众在沙基□□的时候,遭到租界内英军开火射击,史称沙基惨案。后来罢工前后持续了一年多,使得香港经济萧条,英国政府一定程度上妥协了,换了新的港督,双方开始谈判。但那时候国内两党之间,南北之间也打的乱糟糟的,直到开始北伐后,大罢工基本上就名存实亡了。

第46章

八月二十日这一天,广州市区南堤二号的陆军军校招考委员会门前,熙熙攘攘聚集了不少人,都是年轻女子,她们挤在一张长长的红纸前,迫不及待的寻找自己的名字。

一个黑瘦的小姑娘,仗着身形灵巧,东躲西闪的挤到了最前面,伸出手指在红榜上认认真真的数着,不一会儿只见她尖叫了一声。

“我被录取了!”

她转过身,用力的跳起来,对站在人群外的萧瑜兴奋的大喊:

“萧瑜,我被录取了!”

萧瑜被晒得七荤八素,敷衍的冲她摆摆手,示意自己知道了。

那天在码头遇见侠肝义胆愣头愣脑的小姑娘陈胜男,因为身无分文,被她念在也许是未来同窗的份上而收留,住在霍家广州的房子里。

陈胜男来自东北奉天的一个小山村,今年刚满十七岁,之前在城里奉天女中的食堂帮厨,耳闻目染新式思想革命热潮,一心想做新时代的花木兰。因被父母逼婚嫁给老鳏夫为弟弟换彩礼钱,又恰巧从报纸上看到军校张贴的招生启示,毅然决然离家出走,独身一人从中国大东北来到大西南,立志从军报国。

两人一同参加了军校的复试,今天是放榜的日子,一大早萧瑜就被她拉过来蹲守在这里等结果。

“我帮你找你的名字!”

陈胜男又是一声大吼,转身趴在红榜上继续搜寻去了。

她从前到后仔细的看过每个名字,不由越看越着急,喃喃自语道:

“怎么没有呢?不可能啊,萧瑜学问很好的,怎么还没有......啊,这里!”

红榜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最后一行,写着最后被录取的两名:萧瑜,张邵敏。

“萧瑜,你也被录取了!”

陈胜男激动的挤出人群,跑过来拉起萧瑜的手,高兴得又蹦又跳:

“我们都被录取了!太好了!”

“我的名字在很后面?”

“呃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