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踏星小说>仙侠小说>大明侠骨传> 第四十六回 遭门拒,江湖客栈说书人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四十六回 遭门拒,江湖客栈说书人(1 / 4)

北平城,战国时期称“蓟”,是“战国七雄”之一燕国的京城;辽国称燕京;金国改称京都;元朝称大都;洪武帝后改称北平。

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,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,春秋中期,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,吞没了蓟,并迁都于蓟城,从这时起,直到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,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。

明太祖推翻了腐朽的大元王朝。随后,朱元璋与帐下诸将追亡逐北,横扫元朝的残余势力,基本恢复了汉唐旧土,蒙古势力全面退回了草原。虽然蒙元势力已然势微,但朱元璋对其从来没有掉以轻心,仍时刻防备着他们的反攻。

洪武五年,朱元璋发兵清除草原内的蒙元势力但败北,结束了明军对蒙元的常胜历史。由此,朱元璋停止了针对蒙古的战略进攻,并转而实行积极防御战略。为了应对敌人的骚扰,朱元璋制订了“搜剿、清野”政策。除此之外,朱元璋还对延边诸郡实行了“迁民”政策。也就是将边民迁往内地,以此来摆脱蒙古人的骚扰,同时也让蒙古人寇掠的经济目的无法实现。

后明军发动捕鱼儿海之战,此战中,明朝彻底摧毁了北元势力。朱元璋认为天下已定,应着手于内政,遂开始着手营建他心目中的北方防线,为了确保大明王朝千秋万代地统治下去,一方面加强君主专制统治,把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一人手中,另一方面,想方设法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。其具体的办法就是分封诸王,他把自己的二十四个儿子封为亲王,分驻全国各战略要地,他先后加封秦、晋、燕、谷、宁等十位藩王于边境,史称“塞下十王”,形成了藩王防线。这些藩王都拥有自己的领地和军队,朱元璋期望他们能够成为皇室的屏障。从地理分布上来看,大明的藩国主要以辽东、大宁、开平、大同一线为准,将后来的九边,乃至于北方重镇北平荫庇于其后。

朱元璋道:“天下之大,必建藩屏,上卫国家,下安生民,今诸子既长,宜各有爵封,分镇诸国。”从全国来看,这些封藩主要有两类,一是腹里,二是边塞要地。受封诸王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,设置官属,地位相当高。公侯大臣进见亲王都得伏而拜谒,无敢钧礼。每一个藩王食粮万石,并有军事指挥权,于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,护卫甲士少者三千,多者一万九千人。边塞诸王因有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,所以护卫、甲士尤多。北平的燕王朱棣拥兵十万,大宁的宁王带甲八万,革车六千,他们在边塞负责筑城屯田、训练兵将、巡视要塞、督造军器。晋王、燕王多次出塞征战,打败元朝残余势力的军队,尤被重视,军中大将皆受其节制,甚至特诏二王军中小事自断,大事才向朝廷禀告。尤其是燕王,由于功绩卓著,太祖令其“节制沿边士马”,地位独尊。

明军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